【2018最新酒驾标准】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交通法规的不断完善,酒驾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。为了保障道路交通安全,2018年我国对酒驾的相关标准进行了明确和细化,旨在更有效地打击酒后驾驶行为,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。
酒驾是指驾驶员在饮酒后,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法定标准,仍然驾驶机动车的行为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及相关规定,酒驾分为“饮酒驾驶”和“醉酒驾驶”两种类型,两者的认定标准、处罚措施均有明显差异。
一、2018年酒驾标准概述
驾驶类型 | 血液酒精含量(mg/100ml) | 是否构成酒驾 | 处罚措施 |
饮酒驾驶 | ≥20,<80 | 是 | 扣12分,罚款1000-2000元,暂扣驾驶证6个月 |
醉酒驾驶 | ≥80 | 是 | 扣12分,罚款5000元,吊销驾驶证,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 |
二、酒驾与醉酒驾驶的区别
1. 饮酒驾驶:指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/100ml以上,但未达到80mg/100ml的情况。这种情况下,虽然尚未达到醉酒程度,但仍属于违法行为,需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。
2. 醉酒驾驶:指驾驶人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/100ml。这是更为严重的违法行为,不仅会被吊销驾驶证,还可能面临刑事责任。
三、酒驾的危害
酒驾严重威胁公共交通安全,主要危害包括:
- 反应能力下降:饮酒后,人的判断力、反应速度和操作能力都会受到影响,容易发生交通事故。
- 视觉障碍:酒精会影响视力和注意力,增加事故发生的概率。
- 情绪波动:酒后易冲动,可能导致危险驾驶行为。
四、如何避免酒驾
1. 饮酒后不驾车:无论是否达到酒驾标准,都应选择代驾、公共交通等方式出行。
2. 使用酒精检测仪:在饮酒后,可使用便携式酒精检测仪进行自测,确保自己处于安全状态。
3. 提高法律意识:了解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增强自我保护意识。
五、总结
2018年的酒驾标准进一步明确了酒驾与醉酒驾驶的界限,并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。无论是饮酒还是醉酒驾驶,都将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因此,驾驶员应时刻保持清醒,杜绝酒后驾车行为,共同维护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。